当前位置: 首页 > 文萃园地 > 正文

我在第二故乡富民县讲红色故事

时间:2021/06/10 14:39:47 来源: 作者:云南师大退休教师 李文云 点击:

笔者于1960年高中毕业经高考离开了故乡玉溪红塔区入读云南大学,1964年毕业时经国家计划分配在昆明市五华区委党校工作。按当年的人事管理政策,文科大学生到单位报到后,就首先由市政府人事处统一组织到市郊安宁农村劳动锻炼。一年后在赤鹫大队与贫下中农“三同”即同吃、同住、同劳动,工作了8个来月。我对此十分珍惜,因为文科应以社会为课堂!可以说是经风雨,见世面,长才干,家国情怀,刻骨铭心,终身难忘。因此,我把富民县赤鹫大村当作自己的第二故乡。

我虽然已迈入82岁高龄,中共党龄48年,人虽老了,但党员本色绝对不能褪。党员在党的航船上,要做“水手”,绝不当“乘客”,就是要用自己的行动给党旗增添光彩。我坚持努力锤炼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忠诚信奉者、坚定实践者,对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热心,对讲好党史的决心。

我始终与第二故乡的许多乡亲们保持联系,特别是近10年来,主要与本村的退休教师范文智携手合作,互相帮助,同心调研和写作关于当地的红色文化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人和事,发表了多篇文章。近3年来,我热衷于使用PPT教学课件,图文并茂,以公益讲座和党课的形式,在校内外讲述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《共产党宣言》达17 ,宣传红军长征过赤鹫的故事共9次。

今年在党史学习教育中,我体会最终要落实到学史力行上。这表现为初心如磐,守正传承,银发增辉。首先要创新学习载体和方式。昆明市的红色资源非常丰富,为着不忘初心、牢记使命,应当充分加以挖掘,探寻红色记忆,扣紧时代要求,讲好红色故事,传承红色基因,为实现“两个一百年”奋斗目标的中国梦贡献力量。这种学法,具有真切可信,理论与实践相结合,因而最有说服力和感召力。我以红军长征过赤鹫为内容,为第二故乡先后讲了三次课,即328日,赤鹫村委会党总支党员大会。330日,赤鹫大村附近的国有企业云南正晓环保公司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,428日,赤鹫镇村组新干部培训班。这样使红军长征过赤鹫这朵墙内开的花,不仅在墙外香,而且墙内墙外都一起香起来了。现在仅就效果简述如下两点:

首先,为赤鹫镇的党员和干部的健康成长立德铸魂。现在城乡干部队伍虽然以60后、70后为主,80后、90后逐渐成长起来。年轻干部朝气蓬勃、学历高,如果说有什么不足之处,那就是缺乏严格的党内锻炼和艰苦环境的磨炼,对党的历史知识知之不深,对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了解不多,面对风险挑战的斗争精神不强。因此,自觉学好党史,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,加强思想、政治、行动的自觉性,把红色基因注入血脉,融入灵魂,是重要的任务。笔者在课后与镇培训班学员交谈时,反映对我两小时的课,听得懂,坐得住,很解渴,希望多来讲几次。我实际上是为新任村组干部“充电赋能”贡献一点力量。当我在正晓公司讲授结束时,想不到该公司党支书却登台向我赠送一面锦旗,上面书有两句话:“传道授业一丝不苟,弘扬党史不忘初心。”我当不断改进提高,继续讲好党的百年故事。

最后,完善对革命遗址的保护举措以充分发挥其功能。

早在20145月中共富民县委、县政府对邵家大院矗立了革命遗址纪念碑,不幸在20161030日突然失火,把这个大院全部烧毁了,至今仍是一片废墟。建议加强对革命遗址的开发和保护,或建立村史馆,充分发挥其教育、旅游等功能,期待出台新的扎实举措,组建红色故事宣讲员和新乡贤队伍,振兴乡村,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。

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推荐内容